黏液纤维肉瘤

黏液纤维肉瘤疾病介绍

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为黏液细胞和黏液基质所形成的低度恶性肿瘤。极罕见。病损好于四肢,以皮下结节状肿物为主要表现,界限不清,无自觉症状。

 

黏液纤维肉瘤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西医治疗黏液纤维肉瘤的常规方法

1、治疗

本病属于恶性肿瘤性疾病,其临床病因尚不明确。来源为原始间叶组织、纤维组织黏液变性或肿瘤组织的黏液变性。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对于有转移的继发性肿瘤的患者应进行继发性肿瘤的手术处理。同时结合化疗、放疗等联合治疗。

2、预后

本病属于恶性肿瘤,预后不良。

 

二、黏液纤维肉瘤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本病特点为原始间叶组织、纤维组织黏液变性或肿瘤组织的黏液变性。属于低度的恶性肿瘤,有浸润损伤周围皮肤、组织的可能,损伤骨组织者可形成骨折,损伤神经组织者,可造成肌肉的乏力、麻木以及针刺等异常感觉。还可以进行远处转移,如转移到肝脏可形成继发性肝癌。

三、黏液纤维肉瘤应该如何预防

黏液纤维肉瘤病因尚不清,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肿瘤的危险。注意规律生活帮助机体提高抵抗力,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肿瘤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患癌的机会。

 

四、黏液纤维肉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常见于老年,男性略多见,主要累及50~80岁患者,20岁以下患者非常罕见。大多数肿瘤位于肢体,包括肢带部位(下肢〉上肢),非常罕见于躯干、头颈部、手和足。发生于腹膜后和腹腔者相当少见,约2/3病例发生于真皮/皮下组织,其余位于下方筋膜和骨骼肌。大部分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物,局部复发率达50%~60%,常为多次复发,并与组织学分级无关。除肺和骨转移之外,少部分发生淋巴结转移。总体5年存活率60%~70%。

五、黏液纤维肉瘤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黏液纤维肉瘤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增强体质、预防转移宜吃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鸡肫、海参、薏米、核桃、蟹、石龙子、针鱼。

二、黏液纤维肉瘤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2、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

3、戒烟戒酒、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六、黏液纤维肉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

原始间叶组织、纤维组织黏液变性或肿瘤组织的黏液变性。

2、发病机制

病变位于真皮层,界限不清,没有包膜,细胞散在黏液性间质内。黏液细胞有异型性,即胞核大多不典型,可多个,部分呈星状,易见核分裂象,毛细血管丰富。病变周围找到纤维母细胞、脂肪母细胞或横纹肌母细胞的分化迹象。若黏液肉瘤发生渐进性坏死,则细胞内有脂质。

 

七、黏液纤维肉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组织病理学

黏液纤维肉瘤的细胞密度、多形性和增值活性差异很大。低度恶性肿瘤的形态特征为细胞成分少,只含少数无粘附性的、肥胖梭形或星形肿瘤细胞,胞质界限不清,略嗜酸,并且核有异型性、大而深染,分裂象不常见。特征性表现是存在显著的长形、曲线形、薄壁血管,血管周围分布有密集的肿瘤细胞和/炎症细胞,经常可见所谓的假脂肪母细胞。高度恶性肿瘤含有大量梭形和多形性肿瘤细胞实性巢片和细胞丰富的束状结构,常有大量非典型性分裂象、出血和坏死区。许多肿瘤内可见奇异型多核巨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不规则。但高度恶性病变内同样有局灶性低度恶性区域,有显著的黏液样间质和大量长形毛细血管。中度恶性肿瘤与纯粹的低度恶性肿瘤相比,细胞更丰富,多形性更明显。发生于皮下的肿瘤边缘一般为明显的浸润性生长。

2、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少数病例有些梭形或较大的嗜酸性肿瘤细胞表达特异性肌动蛋白和/或α-SMA,提示局灶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结蛋白和组织细胞标记物(CD68、Mac387、FXIIIa)阴性。

3、超微结构

黏液性区域的细胞大部分有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特征,并有分泌活性。

4、遗传学

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发现有基因组失平衡现象,常有6p丢失和多余的9q和12q。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