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疾病介绍

乳管内乳头状瘤可见于任何年龄的成年女性,但以40~50岁发病者最多见,男性少见。单发性者癌变率约为6%。乳管内乳头状瘤病常为多发性,癌变率高达30%~40%,可视为癌前病变。

乳管内乳头状瘤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乳管内乳头状瘤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乳管内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主要的并发症有以下两种。

1、乳管内乳头状癌:乳管内乳头状癌一般在乳晕下可扪及肿块,肿块常大于1cm。按压时相应乳腺导管口有血性溢液。肿块表面不光滑,常与皮肤粘连,不易推动。腋淋巴结可肿大或有转移,乳管可有扩张和破坏。

2、乳腺导管扩张症:并发乳腺导管扩张症时,乳头溢液可以从多个导管口溢出,性状以透明或黄色多见。部分病例在乳晕下可扪及多个小结节,其与乳腺导管走向一致。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常有粘连,伴有触痛。腋淋巴结可有肿大,但质软、有压痛。

二、乳管内乳头状瘤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在预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以清淡素食为宜,忌煎炸油腻食物。

2、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

3、佩戴合适的文胸。根据自己乳房的情况佩戴质地柔软、大小合体的文胸。

4、定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检查时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诊。触诊的方式应以转圆圈的方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精神刺激。

三、乳管内乳头状瘤有哪些典型症状

本病多数患者无不适,仅有间歇性、自主性乳头溢液,液体为血性或浆液性。当较大的瘤体阻塞输乳管时,可产生疼痛。一旦积血排出,肿块也随之变小,疼痛缓解、消失。这以现象可反复出现。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瘤体较小,一般不能扪及,有时可于乳晕区扪及小结节,轻压时即可从乳头溢出血性或咖啡样液体。

 

四、乳管内乳头状瘤病人的饮食宜忌

患者平时要多吃白菜、豆制品、海带、鱼类、酸奶。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在摄入高膳食纤维时,脂肪合成受到抑制,使激素水平下降,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牛蒡菜、桑子、猕猴桃、芦笋、南瓜等食物能增强免疫力,可多食。茴香、大蝼蛄虾、海龙、椰子可以止痛,防止乳头回缩。咖啡、可可、巧克力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会促使本病的发生,应忌食。

五、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未确定,但较多的学者认为本病与雌激素过度刺激造成局限性乳头状生长有关。乳管内乳头状瘤病常为多发性,发生于乳腺边缘部位的中、小导管或末梢导管,可累及多个乳腺小叶的不同导管。本病的生物学特性倾向于癌变,可视为癌前病变。

六、乳管内乳头状瘤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本病所需要做的检查主要包括X线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乳腺管造影常可显示肿瘤所在部位及大小。乳头溢液涂片,可见红细胞和上皮细胞,偶可找到癌细胞。

七、西医治疗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常规方法

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疾病,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故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时,可先循乳头溢血口插入细探针,然后沿探针切开乳管,寻找肿瘤,予以切除。在手术时,也可经探针注入少许美兰注射液,然后依染色所示的乳管分布范围和方向,作腺体的楔形切除,切除病变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乳单纯切除。切除标本应送病理检查,如见有恶变应按乳癌处理。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