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痹疾病介绍
三痹是指行痹、痛痹、著痹三种痹证的合称。《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即是说因为各种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躯干手足的麻痹感。
三痹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三痹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指以关节疼痛为主证的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故痛痹又称寒痹。《金匮翼?痹证统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参见痹、寒痹条。
2、指痛风:虞抟谓:“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
二、三痹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病证名风寒湿三气合而致病,以湿邪主,表现肢体疼生酸困、病处不移的类痹证。《素问·痹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三、三痹有哪些典型症状
以疼痛游走不定为特征痹证。
以湿邪主,表现肢体疼生酸困、病处不移的类痹证。《素问·痹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四、三痹应该如何预防
三痹各有所胜,用药用胜者为主,兼者佐之。如行痹以散风为主,兼去寒利湿,参以补血,宜防风汤。痛痹以温寒为主,兼疏风渗湿,参以益火,宜加减五积散。著痹以利湿为主,兼去风逐寒,参以补脾补气,宜川芎茯苓汤加芪、术。另有统治风寒湿痹的三痹汤等。
方名:三痹汤(袪风之剂)
总结:风寒湿痹
组成:黄耆、续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牛膝、桂心、细辛、秦艽、川独活、防风、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活血,补肾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痹之虚实夹杂者。手足拘挛,或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或涩。
归经:此足三阴药。
方义:
1、喻嘉言曰:此方用参耆四物一派补药。
2、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
3、桂心以胜寒。
4、细辛、独活以通肾气。
5、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症者,宜准诸此。
五、三痹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检查方法,主要是中医科望、闻、问、切等常规检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六、三痹病人的饮食宜忌
三痹食疗方
续断10g,杜仲10g,防风10g,桂心10g,细辛3g,人参6g(或党参10g),茯苓10g,当归10g,黄芪15g,白芍10g,牛膝10g,秦艽10g,熟地10g,独活10g,川芎6g,甘草3g,生姜3片。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七、西医治疗三痹的常规方法
三痹各有所胜,用药用胜者为主,兼者佐之。如行痹以散风为主,兼去寒利湿,参以补血,宜防风汤。痛痹以温寒为主,兼疏风渗湿,参以益火,宜加减五积散。著痹以利湿为主,兼去风逐寒,参以补脾补气,宜川芎茯苓汤加芪、术。另有统治风寒湿痹的三痹汤等。
方名:三痹汤(袪风之剂)
总结:风寒湿痹
组成:黄耆、续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牛膝、桂心、细辛、秦艽、川独活、防风、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活血,补肾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痹之虚实夹杂者。手足拘挛,或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或涩。
归经:此足三阴药。
方义:
1、喻嘉言曰:此方用参耆四物一派补药。
2、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
3、桂心以胜寒。
4、细辛、独活以通肾气。
5、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症者,宜准诸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