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肥

胎肥疾病介绍

胎肥,病证名。小儿生下遍身肌肉肥厚,肉色通红,满月以后,渐渐消瘦,白睛粉红色,五心热,大便难,时时吐涎。治宜清泄湿热,用大连翘饮加减。

胎肥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胎肥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胎肥、巨大儿的内脏发育落后于正常体重的孩子,出生后容易出现低血糖、胆红素增多等。所以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平时也应做好预防措施。

二、胎肥应该如何预防

胎肥的注意要预防措施是孕期时把孕妇的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对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都是很重要的。孕期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饭后多一些活动,控制体重。

三、胎肥有哪些典型症状

胎肥临床可见小儿生下遍身肌肉肥厚、肉色通红、满月以后渐渐消瘦、白睛粉红色、五心热、便难、时时吐涎等,治宜清泄湿热,用大连翘饮加减。

四、胎肥病人的饮食宜忌

孕妇在怀孕时宜食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如鱼汤等属于蛋白质较丰富,脂肪较少的食物。忌食煎炸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忌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五、胎肥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胎肥的病因通常和母体在孕期的时候营养过剩,特别是油腻性食物的摄入过多,造成胎儿脂肪合成增加、蓄积储存于脂肪细胞中引起肥胖。其他可能的病因,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遗传因素也可以导致胎儿的肥胖,根据孕期的血糖、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即可明确。

六、胎肥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胎肥在确诊时,除依靠其临床表现外,还需借助辅助检查。本病应该做的主要检查有新生儿红细胞计数、新生儿体格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Ⅰ级产前超声检查。

七、西医治疗胎肥的常规方法

胎肥的中医治疗方法是身、背部操作方法。取乌梢蛇肉(酒浸焙)9克、白矾9克、青黛(淘净)9克、射干90克、天麻6克、蝎尾1.5克、朱砂1.5克,研细末,加桃枝500克(剪断),水煎汤,待温浴身,浴背部。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