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皮瘘

牙源性皮瘘疾病介绍

牙源性皮瘘,又称牙齿窦道(dentalsinus),是由慢性齿根尖周围炎发生脓肿,从皮肤开口排出,形成瘘孔或炎症性结节的疾病。

牙源性皮瘘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牙源性皮瘘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本病由于皮肤黏膜的破坏,造成其完整性丧失,故可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二、牙源性皮瘘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三、牙源性皮瘘有哪些典型症状

本病初始常为一红色小丘疹或疖肿样损害,逐渐增大,继而表面糜烂,破溃,排脓,呈基底细胞癌或化脓性肉芽肿外观,损害周围软组织大片红肿,触之有弹性及波动感,损害可出现于眼内眦至颈部的皮肤,但最常见于颏部和下颌部,口腔内检查可见颊黏膜糜烂,病牙中心发黑或有缺损,可摇动,局部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四、牙源性皮瘘病人的饮食宜忌

1、注意避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及时的治疗龋齿、牙周炎等口腔问题。

2、避免受凉、劳累,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免继发感染。

3、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油炸煎烤类食物,避免抽烟喝酒。

4、保持饮食清淡,但需要注意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

五、牙源性皮瘘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不详,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皮损处蜂窝组织炎及肉芽肿样改变。牙尖周X线显示为根尖弥漫的X线可透性区伴慢性尖周脓肿。

六、牙源性皮瘘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牙源性皮瘘可根据患者口腔科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

表现为皮损处蜂窝组织炎及肉芽肿样改变,牙尖周X线显示为根尖弥漫的X线可透性区伴慢性尖周脓肿。

七、西医治疗牙源性皮瘘的常规方法

  1、治疗

本病轻度的患者,可给予局部使用抗生素或者消毒水漱洗口腔。对于有明显感染以及牙石增生明显的患者,可用超声波去除病牙,同时应对牙周的脓性行牙尖周脓肿根管治疗术。手术后应加用青霉素、甲硝唑进行抗感染治疗。

2、预后

本病虽属良性疾病,预后尚可,但可呈反复发作的趋势。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