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型乳腺癌

隐匿型乳腺癌疾病介绍

隐匿型乳腺癌(occultbreastcancer,O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是指临床上无乳房肿块可及而是以转移的淋巴结为临床首要表现的乳腺癌。

隐匿型乳腺癌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西医治疗隐匿型乳腺癌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

经病理确诊为腋淋巴结转移性腺癌,在治疗上有3种意见:

1、即使没有发现乳腺原发肿瘤,又无明显乳腺外原发灶征象时,腋淋巴结转移性腺癌即可视为乳腺癌而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无须为寻找乳腺外的原发灶而行广泛检查。

2、乳房悬垂或腋淋巴结转移癌较大时,行乳房单纯切除或加低位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然后行放疗,在小的或萎缩的乳房或腋转移癌小时,放疗前无须行乳房切除。

3、在无明显的乳腺原发癌的腋淋巴结转移腺癌且乳腺钼靶片阴性的女性病人,无须行乳房切除,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放疗(包括乳房及区域淋巴引流区)与乳腺切除效果相似。多数学者认为,对腋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无明显原发癌征象者,应行全身系统检查,在排除乳腺外原发癌的情况下,方可视为乳腺癌而行手术治疗。

二、预后

一般认为,OBC较有乳腺肿块并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预后为好,多数报道的5年生存率在70%左右。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原发癌的病理类型及腋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其生存率曲线随阳性淋巴结的数目增加而下降。另外与发现腋窝肿块至就诊的间隔时间有关,而与转移的腋淋巴结的大小,是否发现乳腺原发癌及原发灶的大小无关。

二、隐匿型乳腺癌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隐匿型乳腺癌并发症为转移性腺癌;

转移性腺癌指在临床上一种因为原发于其它器官系统的癌肿经过直接浸润蔓延或气道种植或淋巴管或血管等途径转移至其它器官并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性质的癌肿的癌症。转移性的意思是说癌症的患病的病灶不是原发的是从别的地方转移来的,就是俗称的“癌细胞扩散”。转移性腺癌的常见类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肺癌、转移性肝癌、腹膜转移癌、转移性骨肿瘤等。

三、隐匿型乳腺癌应该如何预防

1、提高病理检出率

乳腺隐匿灶的病理检出率文献报道在45%~100%之间,多在50%以上。

  2、加强术后随访

通过术后随访及尸检的经验证实,在切除的乳腺中没有发现病灶不能排除其原发瘤在乳腺的可能,但对这类病例的治疗后随诊中应有意识的加以注意,以及时发现乳腺原发灶。

四、隐匿型乳腺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病人以腋部肿块就诊,腋部肿大淋巴结多由病人在淋浴或更衣时发现,偶尔在健康查体时由医生检出,肿块直径以3cm左右居多,大者可达5cm以上,国内较大病例组报道者均无远处转移的发现,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发现1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例以胸膜转移为首发症状而乳腺无临床肿块及钼靶片阳性象征的OBC,前者表现为同侧直径5cm的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腋淋巴结肿大但直径均

五、隐匿型乳腺癌病人的饮食宜忌

1、杀菌

大蒜头内含有挥发性大蒜素,是一种天然广谱抗菌素,如将生大蒜头放口内咀嚼5分钟,口腔中的细菌将会全部杀灭。

  2、抗癌抑癌

大蒜头中含有可激活人体的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的有效成分,从而预防癌肿生成。我国山东和北京共同研究证明,大蒜能从多方面阻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并可杀灭胃中的幽门螺旋菌,因而有预防胃癌的作用。我国胃癌普查时发现,种大蒜及有吃生大蒜习惯的地区及人群,其胃癌的发生率仅为其他地区的1/3。日本医学家给晚期乳腺癌病人食用大蒜头,发现其生存期显著延长。

六、隐匿型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至于乳腺原发癌隐匿的原因,Owen通过25例OBC分析认为:

1、原发肿瘤小(肿瘤直径小于1cm者20/25,小于5mm者14/25);

2、纤维性乳腺炎造成全乳组织增厚,妨碍了小原发灶的检出(7/25);

3、病变深在(23/25)且多为粉刺样癌不利于扪诊。从临床实践上看,肿瘤直径大于2cm而临床未扪及者,多发生在肥大乳房的病人。

  二、发病机制

OBC的组织特点是乳腺肿瘤的直径多在1cm以下。此种原发瘤小而转移瘤较大的现象可能是两者的差异性生长所致。在有些癌瘤的初期发现阶段,宿主的免疫能力有效地控制了它的生长,与此同时,癌瘤循淋巴道转移出去并在区域淋巴结内获得生长。理论上讲,原发瘤的抗原性强者,能引起机体强有力的免疫反应,虽然免疫反应控制了原发灶的生长,但控制不住转移灶的生长。这可能与癌瘤的抗原性在转移癌内发生了改变有关。因此由原发瘤唤起的免疫反应,对转移瘤不起作用。OBC病理上以组织学早期癌如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较多见。这种癌已发生转移而仍为小叶原位癌或管内癌的现象,提示有基底膜退化或已有病理检查未见的点状细胞穿透区,Gallager等用组织化学方法证明了在光镜下为管内癌或原位癌,实际上有癌细胞已穿透基底膜现象。另外,乳腺病理检查漏诊了浸润癌灶而仅发现原位癌灶也是可能的。

七、隐匿型乳腺癌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腋淋巴结活检

腋淋巴结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各种瘤细胞,如大汗腺癌,低分化鳞癌,淋巴瘤,恶性黑色类瘤细胞等,经电镜检查可发现瘤细胞内有腺管,分泌上皮等腺癌的特征性。

  2、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

在腋淋巴结转移癌病例中联合应用现有的乳腺检查方法,将有助于OBC的检出,对影像学检查的可疑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及细针定位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3、钼靶X线检查

乳腺X线检查的真正贡献在于发现临床早期的小乳腺癌或隐性乳腺癌,在已有明显的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时,其意义不大,钙化往往为OBC的X线惟一表现,但钙化灶不是乳腺癌特有的征象,OBC的其他X线征象包括单侧血管影增加,导管隆突增加或走向异常,皮肤增厚及连续检查局灶性基质密度增加等,一般认为X线钼靶片可以发现直径几毫米的肿瘤,钼靶片OBC的检出率各家报道在5%~72.5%,但多数报道在50%左右。

  4、CT检查

对乳腺癌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一组78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中,CT检查出73例(94%),钼靶片检查比例为77%,尽管CT不能取代常规的X线钼靶片检查,但可以克服普通X检查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肥大的乳房,CT更具有优越性,当肿瘤最大径小于1.5mm时,CT不易检出,对于早期乳腺癌和OBC,两者联合应用则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5、ER测定

腋淋巴结转移癌ER测定50%为阳性,有助于OBC的诊断及指导治疗,ER阳性提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但其阴性也不能排除乳腺癌。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